□李北山
  唐太宗熱愛藝術,經常與虞世南、歐陽詢、褚亮等人討論書法,萬機之暇,留心翰墨。他尤其喜愛王羲之書法,親自為《晉書·王羲之傳》寫了一段傳論,一一點評了秦漢至六朝時期書法史上的諸多大家,最後說,縱觀古今,堪稱盡善盡美者,也就王羲之一人。皇帝遍覽古今大家真跡,無人能敵,看得多,又懂得多,說出話來就是權威。《王羲之傳論》因此成為史上最有戰鬥力的藝術評論,一舉奠定了王羲之在中國藝術史上的“書聖”地位,唯我獨尊,沒有之一。世上所傳王羲之書法幾乎被皇帝搜羅凈盡,但王羲之最為著名的作品卻遍尋不得,那就是《蘭亭序》。
  《蘭亭序》是王羲之酒酣之後的神來之作,據說第二天酒醒,他自己看到《蘭亭序》,都震驚不已,重寫幾十乃至上百遍,卻都寫不出那天的神韻。他因此十分珍愛,成為他的傳家之寶。傳之於子孫,傳到第七代孫王法極,這王法極卻出家做了和尚,就是中國藝術史上著名的智永禪師。智永禪師將《蘭亭序》傳給了弟子辯才。
  李世民命人四處打聽《蘭亭序》的下落,最後線索都指向了越州永欽寺的住持辯才。皇帝三次宣辯才入宮中道場,優待有加,旁敲側擊地詢問《蘭亭序》的下落,辯才卻一口咬定自己沒有,直說不知所終。唐太宗只好放他回越州。強奪不行,只能智取,宰相房玄齡就給皇帝推薦了蕭翼。這蕭翼出自蘭陵蕭氏,是梁武帝蕭衍的玄孫、梁元帝蕭繹的曾孫。當時是唐太宗的監察御史,向以才華橫溢、足智多謀著稱。
  蕭翼借了皇帝幾幅二王書帖,又帶上家傳的《職貢圖》,打扮成一個山東人就出發了。蕭翼為什麼打扮成山東人?大概原因有三:一則他祖上是山東人,有此便利;二則王羲之祖上也是山東人,這容易博得辯才的好感;三則,山東乃孔孟之鄉,仁義禮智信,口碑好,牌子硬,易獲信任。
  辯才回到永欽寺,每日向佛,心如止水,偶以琴棋書畫自娛。一天,日暮時分,寺里來了一位香客,和辯才“偶遇”。寒暄一番,很是談得來。辯才就請他進房用茶,二人下棋撫琴,談天說地,評文述史,探討書法,甚是投機,相知恨晚,通宵盡歡,自此成了好友。一次,蕭生拿來一幅自己的藏畫請辯才欣賞,竟是梁元帝蕭繹的《職貢圖》,辯才激賞不已。蕭生說:“弟子祖上傳下來不少二王的書法,弟子從小就喜歡賞玩,現在還隨身帶著幾幅呢。”辨才看了說:“果然是真跡,但不是最好的。貧僧倒是有一真跡,很是非同尋常。”蕭生問:“是什麼?”辯才答:“蘭亭。”蕭生聽了大笑說:“數經離亂,這《蘭亭序》怎麼可能還有真跡在?一定是偽作。”辯才一聽急眼了,立馬從屋梁的一個洞內取出一帖,赫然竟是《蘭亭序》。
  自從給蕭生看了《蘭亭序》後,辯才就不再將它藏在梁上,還借來蕭生手中的二王書帖,每日臨學不輟。蕭生也經常往來。一天,辯才禪師外出,蕭生前來,跟寺院的小沙彌說昨日將手絹忘在禪師房中。小沙彌一看是禪師的好友,就給他開了門。蕭生入內,徑直取走了案幾上的《蘭亭序》和皇帝的二王書帖。
  唐太宗得《蘭亭序》後,命趙模、韓道政、諸葛貞、歐陽詢、褚遂良、馮承素、揚普徹和薛視等人各摹、拓數本以賜皇太子及諸王近臣。後來,《蘭亭序》的原跡給唐太宗陪葬了。
  大畫家閻立本把這個故事畫了出來,就是著名的《蕭翼賺蘭亭圖》捲。根據臺北故宮博物院宋人摹本,此畫繪有五人,辯才居中盤坐在椅子上,他的對面就是蕭翼,還有一個僧人侍坐一旁,左下有二人在煎茶。畫中辯才長眉圓頰,嘴巴微啟,面露微笑,手持拂塵,盤坐在禪榻木椅上,似正侃侃而談,十分投入。而儒生裝扮的蕭翼,一雙鳳眼,眉毛上揚,面帶機心,似乎滿腹心事,雙手籠在袖子里,躬身坐在長凳上,屏氣凝神地傾聽。《蕭翼賺蘭亭圖》在宋及以後多被反覆臨仿。史載元錢選、趙子俊以及明仇英等皆繪過《蕭翼賺蘭亭圖》。
  一段關於藝術、關於熱愛、關於智謀的故事,蕭翼賺蘭亭,這件中國藝術史上的千古奇案,因唐人何延之寫《蘭亭記》和閻立本繪《蕭翼賺蘭亭圖》捲,而傳之於後世,並以歷代的摹寫、描繪而生髮出生生不息的魅力。
  (本文作者為藝術學者)
  本稿件所含文字、圖片和音視頻資料,版權均屬齊魯晚報所有,任何媒體、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,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。  (原標題:蕭翼賺蘭亭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qv68qvkod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